作者:李奎山
一、文明用语不可小觑
明代收录《增广贤文》 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迄今654年,这句口碑相传数百年的经典彦语,直至今日,扔受启蒙。
现实生活中,学会使用文明用语,礼尚相交,无论接打电话,还是遇见熟人,同事,领导,或问路陌生人,一句 “你好”,会收获到友好的回报效果。
最早在一家公司接受岗位培训第一课,学接打电话使用文明用语, “你好”“谢谢” ”再见” 这是九十年代我当兵退伍后,为了讨个生存路,“北漂” 到北京,在一家公司做内刊编辑,公司对新来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时,重点强调接打电话不能使用民间通俗的 “哎”和“喂!”,违反了公司接打电话规定,月末要从工资罚扣五块钱。
几十年过去了,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交流业务、朋交互动,从未逾矩文明用语,给交往过的人留下儒雅印象,社交中收获很多知己朋友,现在回想起来,仍然感谢曾经的公司培训。
二、粗俗的言谈举止注定必败
其实说好话语,讲好人话,这看似很简单的问题,还有很多人做不到,今年夏季,我从事居间投资,融资平台业务,考察天津市蓟州区一个项目,项目实况不错,符合资方业务对接要求,考察完毕,我下车时候,项目方负责人可能身体健康出现问题,估计是痔疮病复发,或肛裂大出血吧,项目方负责人似乎被钉子订在车座上,纹丝不动,起码下车挥手告别一下的简单礼仪也丧失,出于个人隐私,隐去其姓氏名谁,暂且称其痔疮先生吧。
晚上按照约定时间,需要项目方呈报资料,痔疮先生没有回复电话,于是,给痔疮先生回访一个电话,接通电话,痔疮先生慢条斯理,拉长音调 : “ 哎——” 我顿感尊严似乎受到痔疮先生挑衅,心想 : “哎——哎——” 的,有父母生,没父母教养,对你父母也 “哎” 吗?痔疮先生看来真的 “ 病 ”了,曾做过基层乡镇干部,退休后,负责一家单位招商引资项目,缺乏职场文明素质和最起码的尊重别人,我真的折服了。挂了电话,随却把痔疮先生微信和电话号码先拉黑,再删除,我不会和这等人品素质低劣的人打交道,虽然失去一次良好的商业居间机会,我心里是舒坦的。
三、学好文明用语助力职场
和我同年入伍一个连队的谭战友,特别爱学习,演讲口才非常好,谭战友不满足,花钱报了一个公关礼仪学习班,在很多次业务谈判中,良好的口语表达,使用文明礼仪术语得当,每次谈判都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,人脉关系随之拓宽,得到合作伙伴儿高度尊重。
我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哥,堪称良师诤友,大家亲切称呼他于老将军,我们交往多年中,于老将军每次来电话交流,“李老师好” “谢谢” “再见” “请见谅” 等系列文明用语,从未使用过 “哎” “喂” 等低级粗俗言语,我们一起业务合作期间,于老将军在业务接洽谈判中,非凡的口才,良好的仪容仪表,精炼优雅的谈吐,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,与客户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,受到客户高度尊重,由此可见,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是靠文化知识修养出来的,一个有修养的人,无论从人品、道德、共事、交往,是值得公众尊重的,是事业成功的前提。
我和于老将军的友谊基础是用文明礼仪延续至今数年,每次共事均达到共识,友谊情感心心相印,彼此高度信赖,在乱世沧桑,人心叵测当下,这份友谊是珍贵的,因为朋友之间的友谊里面包裹着文明礼仪。
四、人嫌狗不爱的粗俗令人作呕
上个月,承德某君通过他的多年业务朋友介绍,和我谈居间平台合作事宜,不分场合的频繁的来电,干扰了我的日常作息,满口胡言乱语,除了吹牛逼,满嘴喷粪放大炮,提供的项目资料缺乏论证论据,你说东,他跑西,“哎” 和 “喂” 是他的口头禅,排斥诋毁介绍的朋友,污言垢语,脏话连篇,暴露出一副小人嘴脸,更令人生厌的是醉酒后,或娱乐场所消遣时候来电,谈牛唇不对马嘴的话题。我警示过他,酒后不谈事儿,娱乐场所不要来电话,这家伙根本听不进人话,四六不懂,得寸进尺,于是,按照惯例,毫不犹豫将其微信和电话拉黑删除。
男人一旦不要脸,其情操不如婊子,后来数日,相继几次加我微信,又连续几天打我电话,被拉黑的电话列表,显示其来电数次被拦截记录。
我在想,这种人算不算渣男?据他本人自述,五十八岁,大个子。这人算是白活了,应验了那句流传彦语 : 吃一百担豆子,没有豆腥味儿;不知阴坡冷,阳坡暖,十足倒正混淆的主儿,空长一个傻大个子。
五、社交中把控好称呼的分寸
我和老大哥于老将军,阿强战友,陈炎,居间湖北三家旅游开发项目,受疫情影响,计划十月之前举行的第一轮业务谈判被搁置到十二月份扔未果,每次与陈炎交流业务,第一句话是 “陈炎同志你好” 再称呼上从未使用妹妹,姐姐等称呼,我觉得和女同志合作业务,还是称呼同志为好,大家为了一个共同志向努力,称呼女士为同志,高端大气上档次,有内涵,很文雅。
我也接触过一些人,都表现的很江湖、百事通、牛逼哄哄,道貌岸然伪君子痕迹明显。在谈业务过程中,和谁见面自来熟、称兄道弟、甜姐姐长、蜜妹妹短,甜个梆的、蜜个兜的、梗不揪的,我觉得很不严肃,不适宜谈业务用语,对方有的是企业家、有的是政府领导、有的是女同志,你套近乎没毛病,称呼上需要斟酌,否则,这种套近乎如拍马屁,拍好了可能变成艺术,拍到马的粪门上,马尥蹶子的后果不言而喻。
五、文明修养和职业身份无关
我有一位交往过近二十年的东北兄弟姜子牙,从事工地搬砖,挖沟,抗大包苦力,在工地干活时候灰头土脸,下班后行头整洁利索,与人相处,从来都是彬彬有礼,温文尔雅,接打电话从未使用过 “哎” “喂”,姜子牙说,社交中绝对不能使用 “哎” “喂”,他说,“哎哎的”,哎啥呢?哎他爹呐,农村养驴,主人调教畜生大多使用 “哎——”, “驾” ,“喔——”,姜子牙话糙理不糙,我认可。
是啊,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最基本文明礼貌都不懂,家教肯定出了问题,对他爹也不会好到哪去,在家里哎他爹可以,社会上估计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接受问路询事儿,业务交流,接打电话使用 “哎——” “嘿——” “喂——”,这些系列不文明用语,我们通常视为 “恶语 ” ,“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”,除非哎他爹,估计他爹也会心寒瓦凉,生了一个不孝子!
无论是经济物质丰盈的官员,富人,还是清茶淡饭的普通劳动群体,学习文明礼貌,学会使用最基本的文明话语,真的很难吗?
2022年12月1日凌晨3点初稿
12月15日修改
天津市蓟州区 夜23点
作者简介:
李奎山,男,蒙古族,服过兵役,1971年生人,河北省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,媒体自由撰稿人。
为人一身正气,刚正不阿,言行必果,两袖清风。
宁可站着清贫死,不求下跪乞荣华,明辨是非,爱憎分明。
作品发表国内大陆纯文学类报刊,杂志,海外澳门文化局原创文学杂志《故事期刊》公开合法出版品。
散文,小说,诗歌作品,参加全国征文大赛,多次荣获奖项。